RSS O cri O redakciji Kontakt
 
专访克罗地亚籍外教米罗西:别想一夜把足球做起来
2015-05-20 10:45:30 criGong Ling

        在中国球迷视野中消失了多年的克罗地亚著名教练米罗西,受内蒙古超体育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军诚挚邀请,再度出山,执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少年足球训练总教练帅印。记者近日专程赶到包头市采访了他。

  "七下八上"再到中国任教

  记者:是什么力量让您第八次到中国任教?

  米罗西:之所以选择多次到中国执教,是因为我喜欢中国的和平环境。在中国执教是愉快的。这里有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,古老的文明,更有令人向往的和平环境。足球在这里获得了和平,享受了和平。我在中国体验到了和平赋予足球运动的快乐,同时也用足球向中国球迷传播了快乐。

  记者:您对到内蒙古执教青少年足球训练有何感想?

  米罗西:接到这样一个工作邀请时我很兴奋,因为我在中国待了近20年,对中国有感情。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是个新挑战,我以前是一名职业教练,只需取得成绩就行;这一次来是带小孩,是从零开始。

  记者:内蒙古的足球潜力在哪儿?

  米罗西:内蒙古拥有较大的人口基数,肯定能找到具有足球天赋的球员。关于内蒙古的足球潜力,就目前来说我还不能给出更多的评价。但是吃牛羊肉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耐力有明显改善,蛋白质会增加运动的肌力,这对开展足球运动是有帮助的。

  记者:怎样才能在内蒙古普及足球?

  米罗西:从小孩开始踢球很重要,足球进校园活动有助于吸引学生喜欢上这项运动,同时可以推广足球,对增加足球人口有一些帮助。此外,国家队的表现与足球人口密切相关,对球迷尤其是初学者来说,国家队的表现就是一面镜子,如果他们踢得好,会引起国人的关注,人人都为之骄傲,这会吸引相当数量的足球人口。

  记者:您是否想成为内蒙古青少年足球培训的"米卢先生"?

  米罗西:米卢蒂诺维奇带过很多国家队,经验丰富,他把一些不知名的球队带到了世界杯,这是非常巨大的成功。我非常愿意当"内蒙古米卢",但我需要时间,不久之后你们会看到这一切。

  新选择,新挑战

  记者:在内蒙古指导足球,对您有哪些挑战?

  米罗西:因为还没有开始训练,目前能想到的就是由于教育体制限制,训练时间与上课时间有冲突,导致小孩子们的出席率不高。

  记者:您认为内蒙古青少年足球存在哪些问题?

  米罗西:在中国,发展青少年足球存在的最大阻碍是教育体制问题。在学校里学生上课的时间过多,相应的是孩子们触球时间减少,这是当前发展青少年足球亟须解决的问题。足球应该教育体制中的一部分,而不是只有学习,足球运动是一个团体运动,有助于促进学生互相合作、交流。

  记者:内蒙古现在已经开展了足球进校园运动,中小学每周都能保证一节足球课。您认为这样的课时安排合理吗?

  米罗西:对初学者来说每周只有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,一周至少要保证三节足球课,这样才适合足球的推广和发展。目前内蒙古校园每周仅开设一节足球课,这是远远不够的。在欧洲,早八点至下午一两点全部课程结束,学生必须离开学校参加自由活动,剩下的时间可以由学生自己随意安排。

  记者:您认为比赛对学生们来说是多些好还是少好?

  米罗西:欧洲的孩子们每年平均要参加30至40场校园联赛。

  记者:应该如何解决足球选材问题?欧洲等足球发达国家又是如何选材的?

  米罗西:欧洲通过竞赛进行选材,比赛中能观察到球员的表现,必须把有天赋的球员放到比赛中去观察,比赛对他们来说是唯一的衡量标准。在比赛中,队员们学习更快,进步更快。很多具有天赋的球员,在比赛时是一回事,训练时又是另一回事,由于对输赢没有应对心理,有的人只适合踢友谊赛,真正比赛高压状态下却踢不好球。

  给中国足球"把脉"

  记者:您8次到中国执教,对中国足球比较熟悉,您认为中国足球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?

  米罗西:中国足球和世界没法比,只能和亚洲球队比,在亚洲也不是最强的。三四十年前,北美足球根本不值一提,但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,他们利用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足球上逐渐取得突破。中国现在缺乏耐性,应该学习这种做法。想要一夜把足球做起来的思维是错误的。

  记者:欧洲等足球发达国家是怎么开展校园足球的?

  米罗西:足球需要政府的支持。欧洲各个级别的职业球队和业余球队都有自己的足球学校;普通学校只有体育课,但也有自己的球队,学校之间进行比赛。

  记者:欧洲等足球发达国家是怎么解决安全问题的?

米罗西:欧洲国家的孩子不会过于关心安全问题,因为足球本身就是一种对抗性的运动,损伤是无法避免的,但教练会教球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。他们自愿选择这项运动,家长们会为孩子们购买医疗保险或者人身保险。一旦出现这些伤害,父母会处理这些事情,跟学校没有关系,即便是为学校参加比赛,也跟学校没有任何关系,家长会负责。

  记者:谢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。(来源:新华网)

©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.CRI. All Rights Reserved.
16A Shijingshan Road, Beijing,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