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 O cri O redakciji Kontakt
 
人鸟相依的克罗地亚"鹳村"
2015-06-09 09:30:26 criGong Ling

契格奇村的村民为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讲当地保护白鹳的传统。

雄性白鹳叼来树枝修补自己的家。鹳窝每年都需修补,因而会逐年增大。

        有着"送子鸟"美称的白鹳是最受欧洲人欢迎的鸟儿,而第一个获得"欧洲鹳村"称号的村庄就是克罗地亚的契格奇村。今年白鹳从非洲越冬归来之际,记者实地走访了这个白鹳比人还多的小村庄,得以亲眼看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美画面。

  穿过密林,进入这个位于萨瓦河右岸的小村子,马上能感受到两个"王国"的和谐共存。一个是白鹳的王国,这种高达一米、双翼展开长达一米半的大鸟,把巨大的鸟窝搭建在老式木屋的屋顶上,在这里生儿育女,飞进飞出,啄理羽毛,搔首弄姿,全然不受地面上另一个人类"王国"的干扰。契格奇常住村民不过80人,白鹳却有近200只,有的房顶上甚至有两三个鹳窝。克罗地亚境内三分之一的白鹳选择在萨瓦河两岸筑巢,其中白鹳数量最多的村子就是契格奇。因此,1994年欧洲自然基金会授予契格奇首个"欧洲鹳村"称号。

  白鹳选择在契格奇安居,是因为这里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食物来源。契格奇坐落在龙尼斯科自然公园内,萨瓦河及其多条支流汇合于此,每年春季洪水泛滥,在这里形成有名的萨瓦河漫滩。漫滩及周边动植物种类繁多,有"欧洲亚马逊"之称,同时也是欧洲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。龙尼斯科自然公园的资深顾问达沃尔·安兹尔告诉记者,由于有充足的食物,别处每对白鹳每年最多只能成功抚育3-4只幼雏,契格奇的白鹳"夫妇"最多能养活6只小白鹳。

  漫滩为白鹳准备了青蛙、老鼠、蛇和昆虫等取之不尽的美食,而当地农民传统的耕作和放牧方式也帮助它们发现和捕获猎物。一直以来,契格奇及附近的村子用野放的方式来饲养特有的猪、牛、马等。这些家畜几乎全年都散养在漫滩上,它们在行走和进食的同时惊起了青蛙和老鼠,方便了白鹳捕食。农夫在耕地时也起到相似的作用。因此,在龙尼斯科自然公园内,人们可以看到白鹳和家畜一同在漫滩上徜徉,和农人在田里一起劳作的和谐画面。

  契格奇村民和白鹳相依共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。从那时开始,契格奇村的居民和房屋就固定了下来,不再随着洪水来回搬迁。村民喜欢白鹳,认为它们是吉祥鸟,于是在屋顶铺上少量的树枝招引它们来搭巢。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。在这100多年里,白鹳已成为契格奇村生活的一部分。人们利用白鹳返离村子的时间来预测当年的天气,相信白鹳会给村民送来可爱的孩子,相信白鹳能保护他们的房子免于灾害。

  契格奇村的发展也反映了克罗地亚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,重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。原本随着城市化的发展,契格奇和其他许多村子一样,曾有几百口人,后来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,他们舍不得白鹳而拒绝随孩子们进城。这个时候,白鹳给契格奇村带来了新的生机。从十年前开始,为保护白鹳以及传统农业文化,政府决定在契格奇村发展生态旅游,以留住年轻人,甚至吸引已经进城的年轻人回村发展。政府给有意修葺房屋、开展乡村旅游的家庭每户补助约2.65万欧元,条件是必须保留房屋的传统风格,尤其是不能移除或毁坏屋顶的鹳窝。村民们通过为游客提供膳食、出售当地农牧产品,以及护林、导游等方式获得收益。渐渐地,已经有一些年轻人留了下来。

  建设生态文明,保护生态系统,还要重视宣传和教育。契格奇村已经成为克罗地亚的生态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,每年约有1.5万学生来这里参观,还有许多自然爱好者前来观鸟和休憩。记者在契格奇采访的当天,就遇上了三个学生团组来参观,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屋顶上白鹳们的"嗒嗒"声相映成趣。这些孩子从小就能明白:只有尊重和保护自然,人类才能有美好的未来。(来源:光明日报)

©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.CRI. All Rights Reserved.
16A Shijingshan Road, Beijing, China